2011年1月26日 星期三

蔡秀瓊 EU-2010.01.23中國商機與風險管理心得

瑞士歐洲大學˙中歐領袖標竿學院
 
 中國商機與風險管理

 實務研討會
心得報告

指導教授:范揚松 教授
研究生:蔡秀瓊
上課日期:2010/01/23、24

一、請用P(政)E(經濟)S(社會)T(科技)分析未來五年可能的變化與趨勢.
    未來五年是台灣歷史關鍵性的五年,與中國已行至不可避免相互交溶的關口,進退間需領導者的大智慧.也是台灣企業及人民不得不奮力相迎的時刻.牽一髮動全局,我們有幸恭逢其盛,走在歷史裡.無論政治,經濟,社會發展與科技都將與中國有密切的關係.
1.P(政治):
a.官方的兩岸往來合理化,台灣人民將不再激烈偏藍綠,務實接受新的關係.
b.兩岸的交流更加頻密,並更細節.從金融開放到免關稅協議,將促使民間各產業得正面迎接包含極大挑戰的商機.
c.有機會落實引渡條例.
d.美國將更拉攏台灣以平恆台海.
f.兩黨勢力的拉扯互批,形成資源耗損,政策推動牛步.
g.無效能的政府,人民對政治日趨冷漠.
2.E(經濟):
a.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存度迅速攀升.
b.兩岸亦將出現互補合作型態,共同與世界各國競爭.       
c.歐美的金融狀況仍存在風險,信用惡化若不被有效控制,全球經濟仍可能被牽動.
d.高失業率及物價上漲仍是各國最嚴峻挑戰.
e.M型消費更明顯,中產階級傾斜至低消費端.
3.S(社會):
a.單親或多偶家庭比例提高.
b.不婚及同性戀增加導致生育率更低.學校招生困難.
c.勞動力降低,老年市場成長.
d.尼特族逃避承接家庭經濟責任.
e.失業及低挫折忍耐力將導致犯罪率提高.
f.更多元的心靈填補服務,如信仰,寵物,居家陪伴.
g.無子化,自己規劃人生終點,生前契約禮儀業成顯學.
4.T(科技):a.行動上網更有效率,也更模糊上下班界線.
b.過度供給,消費反思,多功能vs簡單就好.
c.新的資訊整合平台出現.電視不再只是電視,手機取代note book及相機.
d.擋不掉的行動資訊,疲勞轟炸.
f.智慧型居所,一切都可以事先設定.
f.狼吞虎咽大量資訊,排擠優雅閱讀時間.
g. 網路無所不能,所有需求皆可達.人與人溝通更少.

二、請列舉十個管道收集外部環境的資訊及情報?包含國內國外.
收集外部環境資訊及情報,除國內各項經濟指標外,中國與台灣有著的不可分離之歷史背景,以及密切貿易依存關係,故應將其所有經濟資訊一併蒐羅納入參考.另,南韓,日本分別與台灣有地緣亦或同一市場競爭緣故,需同時掌握其狀態及市場位置以為參考因應.
國內:
1.行政院主計處:經濟成長率,民間投資及民間消費成長率.各產業勞動力參與率,就業及失業率統計.消費者物價指數,物價變動及指數年增率,進出口物價指數變動率.國際主要大宗物資期貨價格及變動報告.
2.經濟部統計處:商業營業額,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預估調查,工 商業生產指數及年增率.進出口統計及外銷訂單.
3.經濟部能源局:國際主要原油價格及變動預測.
4.中央銀行:貨幣供給率及年增率,匯率及外匯.
5.中華經濟研究院:經濟成長率預估及分析.
6.財政部:進出口產品金額,比重,成長率.
7.金管會:台灣股市及加權股價趨勢.
國外:
1.中國大陸統計年鑑:國內生產總值及成長率,消費零售總額及成長率.固定投資概況分析,
2.中國大陸海關統計:進出口貿易及成長率.
3.中國大陸人民銀行:貨幣供給及成長率,匯率及外匯準備.
4.韓國經濟部:GDP,工業生產指數,進出口金額及成長率.工業生產金額及成長率,消費者物價指數,就業及失業率.
5.日本經濟產業省:日本各項重要經濟指標(如韓國).
6.美國商務部:GDP,進出口金額及成長率,消費者物價指數,就業及失業率等.
7.IMF:全球經濟成長率,工業生產成長率,貿易及進口成長率.
8. Global Insight Inc:全球經濟預測及工商業環境透視分析.


三、江陳會以後兩岸關係未來發展與展望如何?將帶動哪些商機?
四次的江陳會,已簽下多項協議,影響所及包括航空,海運,通郵,觀光,司法協助,房地產,金融,壽險,農產品,漁業等等.雙方開放面更廣,合作更緊密.惟事前僅藉由想像,或參考香港及澳門經驗,好壞評估預測皆有.第四次江陳會協議剛簽定不久,尚未有具體效應出現.但從前三次的江陳會協議內容,可觀察到以下變化及其後續商機:
1.兩岸通航:航空業不需經香港或它國,直接降落台灣機場,節省油費及降落費.縮短台灣往返上海北京等各城市的時間,台商或台幹效能提高,返家更容易.
2.開放觀光:大陸有能力出國者日增,台灣是他們有高度興趣想前往的地方,陸客來台已帶動包括飯店,交通,百貨及零售業業績大幅成長.
3.空海運協議:雙方開放更多的空運及海運班次及航點,並免徵對方取得運輸收入之營業稅及所得稅.此協議除有助於商務往來,快速將台灣具競爭力的商品及服務銷往中國,也將對海上急難救助發揮極大成效.
4.食品安全:兩岸食品安全協議,有助警惕不法商人,消費者食用安全有保障.食品檢驗被重視,有效提升食品品質.台灣的商品規範整體而言較大陸嚴格,大陸市場接受度高,商業利益將順勢提高.
5.通郵協議:不經香港轉運,直接由直航班機機腹空運通郵,兩案聯繫更便利.有機會增展小型商務,如:網購商品.
6.司法互助:追緝逃犯效能提升,有助嚇阻歹徒犯罪意圖.
7.定期航班:大幅提高便利性,票價會更合理.大陸觀光人次在此情況下,應會迅速成長,高消費力也將帶來更多收益.
8.金融合作:商業往來獲利可經正常管道往返,不需靠隱諱的地下管道,金錢往來更透明有保障.台灣銀行業可至中國拓展金融業務,爭取廣大市場.
9.陸資來台:資金可活絡台灣各產業,並協助提升競爭力.如製造業,設備可更新設備,產出更有效能的產品.服務業,可得到挹注之外,還可向大陸輸出培訓經驗.
預期第四次江陳會已簽署的三項協議,可能帶來的改變及機會如下:
1.標準檢測及認驗合作:a.兩岸標準一致化過程,台灣有機會以經 驗指導或協助培訓等方式,優先取得市場優勢,爭取大陸市場.
b.商品規格直接符合大陸市場需求,有優於與它國競爭時,搶得先機進行交易,無需耗費成本再製大陸規格.
2.農產品檢疫檢驗:a.有助於及時防範疫情擴散,減少農業損失.再者,台灣的農業從業人員經驗豐富,技術高超,有助於交流時幫台灣農民取得更好的輸入大陸條件及價格.
b.台灣的農業專才得以去到更大的市場發揮所學,並得到更優厚的酬勞,甚至到大陸開創新事業.
3.漁業勞務合作:a.有效解決不法雇用大陸黑工,並避免勞資糾紛引起的彼此傷害.
b.可更精確掌握大陸勞工資料,確保人員穩定且有較好的工作品質.

四、影響台灣經濟成長變數有哪些?金融海嘯後如何振興經濟?
影響台灣經濟成長的變數有:
1.人口結構:台灣女性受高等教育並就業的比例提高,有更多的女性選擇不結婚,不生小孩,至今年新生兒已降至一年20萬以下,每個台灣婦女平均生一個嬰兒,遠低於香港的1.3人,日本的1.4人.台灣的老年人口比例已佔總人口數10%以上,預計2018年將到達14%,正式成為老化國家.台灣的勞動力難以成長.
2.氣候:環境變遷,氣溫上升,降雨不均導致水患及乾旱交相來襲,災害一次比一次嚴重,復原期一次比一次長.  
3.外貿訂單減少:主要出口國美國及中國失業率居高不下,影響消費力,台灣出口率因此大幅下滑.
4.政治:不穩定的政局,接連的大小選舉,再再影響台灣經濟.執政黨的積弱不振,又急於推出短期見效的政策,反而失去長遠規劃能力及執行力.
5.熱錢:政府不當開放陸資及外資進入,致使房市及股市在基本面未恢復之際,已將市場哄抬過高,民怨四起,泡沫經濟已然形成.
6.原油期貨價格:台灣仰賴外國進口原油及期貨,再高的價格都得照單全收,是無法掌控但影響經濟發展甚巨的因素.
       金融海嘯後如何振興經濟:
1.擴大內需:政府應審慎擬定建設方案,創造就業機會.如:大型公共建設.
2.優惠貸款:以較低的利率,鼓勵民眾小額或抵押貸款,增加消費意願,帶動景氣良性循環.
3.減稅:降遺產稅,買車減稅.提高所得稅扣除額,減輕納稅人負擔以達刺激消費目地.
4.產學合作:政府可鼓勵企業提出具體計劃,以資助其培育專業人才,同時達到幫助學生契合企業需求,縮短就業銜接期.
5.失業培訓:就業輔導單位應先調查市場須求,並輔導失業者培養符合企業需要之技能,適才適所就業才能穩定.
7.補助產業:政府應對於貢獻高就業機會的企業進行補助,以利其持續穩健的保障就業者.
8.協助償還協商:政府可協助人民與銀行進行延長償還期間,以協 助人民保有房屋免於立即被法拍,也確保銀行能如期收到款,免於過多壞帳,造成不良循環.
9.提供創業貸款:除輔導技能學習外,政府應提供擬自行創業者低利長期的貸款,協助創業.
10.獎勵跨國企業來台:給予優良的跨國企業具體的資源及協助,邀請其至台灣設廠,創造就業機會.

五、兩岸直航後對何種產業較有利?哪三個產業的策略會轉變?
兩岸直行對航空業,海運及旅行業有最立即的利益.將省下可觀的運輸時間及成本,增加往返頻率.空運及海運計算標準及不同,粗略計算可省1/3-1/2的時間,15%-30%的運輸成本,部份跨海製造的產品還可因此受惠,如減少產品或零件庫存並增加生產效率.
其次,製造業也可藉此調整產業分工.如金屬製造業,塑膠製品業,成衣服飾業等.因為,全球化衝擊下,台灣不得 不面臨轉型,將已無法創造效益的產業外移.語言,地利,同文同種等因素考量下,中國是較恰當的選擇.台灣與中國分工, 台灣的製造業專注於產品品質及設計,創意領域.中國專注於生產,互謀其利,有助彼此競爭力提升,台灣可達到產業升級目的.
會有明顯策略轉變的有:
1.航空業:省下可觀的飛行成本,又得到數十倍計的客源,原本慘淡的航空業將因此出現大逆轉,獲利將明顯提高,因而有能力再投資招聘更多人才.業者亦將迅速增加兩岸航線及航班,並可能進而增加國際航線.努力成為中國與國際接軌的轉運站.連帶相關的旅遊業,飯店業及百貨業亦都雨露均沾.
2.海運業:將更勇於擴大投資購買載具,爭取更多的運送服務.曾經喧囂一時又歸於沉寂的亞太航運中心,信心似乎再度燃起,台灣將有機會成為中國境外最大的進出口轉運伙伴.
3.醫療業:台灣的醫護專業及健康管理,是醫療落後的中國急需迎頭追趕的,但人員養成過程漫長,緩不濟急.更迅速的作法是整套輸出,複製到中國各省市.所以,大企業如台塑,鴻海已陸續投入醫療市場,準備掌握龐大商機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Pages 381234 »
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