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

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

有效性的定義
有效性:使資源(能力、知識),產生更多、更好的「成果」。

Murphy:重點在產生「成果」。

管理者的定義
由於某「職位」和「知識」, 必須作出「影響整體績效的決策」的知識工作者經理人

Murphy: 彼得杜拉克對於管理者的定義是比較廣泛的。

管理者面對的現實
使得管理者缺乏「有效性」的現實因素:
1. 管理者的時間很容易會變成「屬於別人的時間」。
2. 管理者經常被迫忙於日常作業
管理者需要一套判斷標準,使他能夠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。
3. 只有當別人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,管理者才能有效
對於管理者的有效性而言,最重要的人,不一定是管理者的部屬,可能是其他部門的人,或是管理者的老闆
4. 外在環境才是真正的現實,但這個現實卻不是在組織內部能夠有 效控制的
一切「成果」都發生於組織外部
組織內部,只有「努力」和「成本」。
管理者經常專注在「內部的問題和挑戰」,而沒有看到外在環境
對於外在環境,真正重要的不是趨勢,而是趨勢的轉變

如何達成「有效性」
1. 時間管理
2. 重視貢獻
為「成果」而工作,而不是為工作而工作。
3. 重視長處
重視自己、主管、同僚、部屬、環境、情勢的「長處」。
重視「能做」的是什麼。
4. 專注於少數、主要的領域
在這少數、主要的領域中,如果能有優秀的績效,就可以產出卓越的「成果」。
5. 作有效的決策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