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大通銀行的研究發現,表現最差的經理人之中,百分之六十都擁有MBA學位;而表現最好的經理人之中,有百分之六十卻只有文科學士學位。麥肯錫問公司一項針年資一、三和七年員工進行的正式研究顯示 ,這三類員工中沒有MBA學位的人表現得和有MBA學位的一樣好。波士頓顧問集團提出報告,非MBA員工「平均受到的評價較高」,超越唸過商學院的同僚。
管理大師明茲伯格認為:「企業不應該雇用MBA,因為課堂裡根本無法培養出企業的領導者。他毫不留情地指出,傳統MBA課程用了錯誤的方法,訓練錯誤的人,最後造成錯誤的結果。
明茲伯格或許道出了事實真相,然而,還原其中未明確解釋之前提假設,能讓我們更能清楚其所想傳達之內涵:
一、領導者
領導者可以被「培養」嗎?
課堂裡培養不出領導者,其他方法就可以嗎?
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「個人」!
這句話似乎可以做為最佳的註解,MBA或企管教育的目的在於「領進門」,至於要成為「領導者」、「成功經理人」,則仍有待「個人」多方面的學習、成長。
千萬不要忘記,管理學科是一種「觀察」的學問,收集成功者的優點,來教導人們如何更「容易學會」管理,而不是如何「學會」管理!
二、錯誤的方法
彼得杜拉克:「管理是一門藝術。」
就像繪畫一樣,你可以教人畫得像,卻無法教人畫出「靈魂」,因為每個人的「藝術」都是不同的。
產銷人發財,就像是線條,懂得線條,不一定知道構成圖案!
所以明茲伯格提倡「行動學習」,讓人學會如何畫「圖」,而非學會畫「線條」!
三、錯誤的人
當然是指未有充足管理經驗的MBA學生囉!
值得一提的,即使是工作了五到十年,只要沒有足夠管理經驗,還不是明茲伯格理想的學生候選人。
四、錯誤的結果
明茲伯格在書中一直提到,MBA在企業中升職是相當順利,一旦MBA升到CEO,卻反而暴露出缺乏領導力、願景的弱點,致使有許多企業都是衰弱在MBA之手。
這個現象,關鍵不在MBA沒有能力領導企業開創新局,反過來說,反而是這些企業為何會讓「不適任的MBA」擔任最重要的職務!
如同明茲伯格所言,優秀的管理者,無時無刻不在行動中持續學習,不拘泥理論與過去成就,不斷放眼未來,帶領企業適應不斷改變的環境。
因此,MBA只是一種外部象徵,真正決定一切的,仍是管理者的真實本質!
2011年1月27日 星期四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