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——藍麗娟 2004年1月 CHEERS雜誌
據調查,上過EMBA的人, 兩成以上換了新工作,三分之一以上升官,三分之一以上加薪。
EMBA提供的不僅是商管知識, 更吸引人的恐怕是跟全台菁英緊密交流的機會與環境。
去年,原任光寶集團財務副總經理的余敬倫,跳槽到燦坤實業擔任執行長,造成業界震撼;
原任緯來體育台主播的廖士堯,換跑道到陞技電腦擔任北京辦事處總經理,開拓中國市場;
前南仁湖集團總監盧明志,被挖角到被動元件廠商雷科擔任行銷副總經理;
前杜邦人力資源總經理柴志倫,升任杜邦亞太區蛋白質技術事業營運總監。
EMBA提供的不僅是商管知識, 更吸引人的恐怕是跟全台菁英緊密交流的機會與環境。
去年,原任光寶集團財務副總經理的余敬倫,跳槽到燦坤實業擔任執行長,造成業界震撼;
原任緯來體育台主播的廖士堯,換跑道到陞技電腦擔任北京辦事處總經理,開拓中國市場;
前南仁湖集團總監盧明志,被挖角到被動元件廠商雷科擔任行銷副總經理;
前杜邦人力資源總經理柴志倫,升任杜邦亞太區蛋白質技術事業營運總監。
這群工作十多年的白領菁英,在一年內,做了生涯中劇烈的變動:跨到不同的產業、轉換全新的專業、換到迥異的市場。
是什麼樣的原因,讓這群原本已然成就不凡的高階經理人,還能夠往上再攀,站上生涯金字塔的更高峰?
其實,深究背後的原因,都有一個清晰的脈絡:念EMBA。
其實,深究背後的原因,都有一個清晰的脈絡:念EMBA。
競爭決策速度
其實,念EMBA的人,是一群跟時間賽跑的人。
他們沒有耐性等部屬蒐集資訊之後再開會做決策,他們要快一步嗅到市場,快速反應,趕快交出漂亮的經營績效,證明自己的能力;他們等不及在組織裡慢慢升遷,也不想在企業裡孤芳自賞,他們要快一點跟別的菁英交手,讓才華早一點被別人看見。
所以他們來念EMBA,快速、頻繁的異業交流、資訊交換與個人曝光,讓他們對新機會的判斷與掌握,沒有分秒的延遲或誤差。
「速度主宰你的response,在EMBA上課可以benchmarking同學的經驗,學習速度就加快,你對組織的變革與對市場反應的速度也會加快」台灣科技大學EMBA學生、中菲行總經理周建文指出。
周建文讀了EMBA之後,職位從原本的副總經理升到總經理,他感謝EMBA讓他在取得資訊、市場開發,以及驗證決策的正確性等方面的助益。
在EMBA,這群高階菁英不再受限於職場裡「老闆說的就是對的」的職場文化,他們會被別的菁英挑戰,可以聽到市場上最真實、多元、複雜的看法。
高雄科技大學EMBA校友,統一速達總經理黃千里指出,在課堂上,大家拋掉了原本在企業內的職務,無私地分享經驗與資訊,從各種不同產業與不同角度的看法得到刺激。「大家沒有利害關係,光是一個財務報表,就有四十幾個人舉手發表意見,有四十幾種不同的專業的看法,」政大EMBA校友,節目主持人鄭弘儀說。
近距離見真實
不只為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,這群人在個人職涯上要的是更大的舞台,更大的發揮空間,爬的更高,視野更廣、更遠,做更大的事業。
在EMBA相對較無利害關係、對事不對人的學習環境中,這群掌握重要決策資源(也包括用人權力)的高階菁英,隨時都能搖身一變為「伯樂」,將同學欽點為「千里馬」。
「翻開報紙,你看不到哪家公司找高階主管,都是透過獵人頭公司,或是私下找人,EMBA就是一個找人的好管道,」萬寶華企管顧問公司總經理李崇領指出,企業的高階主管肩負重要的決策權,需要有良好的資歷與可信任的人格。
而在EMBA,看得到一個人真實的樣子,是在談判桌上、餐會上,或兩個小時的面談難以觀察到的。
而在EMBA,看得到一個人真實的樣子,是在談判桌上、餐會上,或兩個小時的面談難以觀察到的。
台大EMBA學生,流行藝人、音樂製作人黃舒駿形容,上EMBA時,每一個大老闆或高階主管好像回到小學時代,「上課的態度,準備考試認真的姿態,在乎分數的樣子,令人覺得清純可喜,」他形容。
「為什麼很多人跟學生時代的同學結婚?因為離開學校,你很難瞭解一個人真實的樣子,」台大EMBA執行長曹承礎比喻。他分析,念完台大14門課的EMBA學程需時兩、三年,「同一個人,你跟他打拼過,一起做過功課,對他的優、缺點都知道,你知道他很不錯,為什麼不能拉來做自己的左右手?」他說。
去年,雷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鄭再興就是因此觀察、熟識,並挖角高一屆的學長盧明志。
他還記得參加EMBA新生訓練時,第一次見到中山E&I聯誼會會長盧明志,「聽他講話,我就覺得他這個人怎麼那麼臭屁,」他形容。後來,因為一門課必須做一份e化旅遊網的創業報告,報告成績將列為競賽。
為了求完美,他找來前一年的報告冠軍盧明志來「試踢館」。盧明志慨然協助,大家熬了好幾夜終於完成,意外的是,鄭再興也獲得這一屆的報告冠軍。
「真的!我們是不打不相識,在觀點與思辯上互相挑戰對方!有點英雄惜英雄的味道,」鄭再興說。經過好幾回合的近距離相處,他思考雷科正值國際發展的階段,亟需專業國際行銷人才。於是,主動開口挖角盧明志。「Steven(盧明志)來兩個多月,證明我的決定是正確的,」他滿意地說。
找機會,不設限。
不可諱言,這群菁英來念EMBA的心態,就是要來「找機會」。
「會來念EMBA的,很大的原因是碰到瓶頸,不管是企業經營上需要新的專業知識與經驗,或是個人生涯需要突破,」台大EMBA學生黃舒駿說。
「對於機會,我不會設限」就讀台大EMBA期間轉行到資訊電子業的前緯來體育台主播廖士堯說。
躍躍欲試
EMBA給了這群菁英新的能力,當新的生涯機會來臨,自然勾引出他們躍躍欲試的慾望。就像練了新功夫的武林高手,想快一點下山,找對手比劃,試試新功夫的威力。
原任光寶集團財務副總經理的余敬倫就是如此。他說,當初念台大EMBA,是因為大學畢業後,十幾年的工作經歷都跟財務有關,他希望念EMBA可以讓他跳出行業與功能別的限制,不與當前的管理趨勢脫節。
畢業之後,有一天,EMBA同學聚會吃飯,結果,同學吳燦坤問他願不願意到燦坤上班。後來,他想了想,決定接下吳燦坤給予的挑戰。
「如果不是受過EMBA訓練,我或許不敢接下這個職務」他坦承。一方面,過去的職業生涯讓他可能會自我設限。「我是財務出身,看事情講究成本、獲利性;念了EMBA,才看到run一個公司、面對成長必須要冒的風險,」他說。
另一方面,則是職業生涯與年齡帶來的風險意識。「你知道,過了35歲,一個人很難換工作,風險意識會變的很強,因為有家庭、財務、小孩教育的壓力,」他分析。但是,余敬倫受過台大的管理與策略思維的訓練之後,對自己無限的潛力,與未來的可能性,卻有了更大的想像與抱負。
「我有更大的熱情敢接受新的挑戰!」他開心地坐在台北市內湖區黃色的燦坤大樓總部,大片窗玻璃外就是無垠藍天。
彈簧床上跳動的菁英
其實,念EMBA的人,不論在性格或對自我的期許,就像是一群「會跳動的人」,他們站在EMBA這張「彈簧床」上,不跳槽,也會往上升遷。
名列《Forbes》排名第170大,EIS外文資訊集團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裔式慈,在念台科大EMBA前後,都是國內外商積極挖角的對象。但是,她從來不心動。「我很感念我們公司,我只是美術系畢業,當初在美國MBA都沒念完,10年來,他們讓我有機會做到總經理,我真的很感激,」開朗大方的裔式慈說。
裔式慈將台科大EMBA教的管理與策略運用在公司的經營上,「上課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激發!」她說。結果,去年,EIS的總體獲利表現達到10年新高,她被董事會提名晉升為全球助理副總裁,是亞洲唯一擁有此頭銜的女性,董事長甚至親筆寫信告訴她。「我們全球員工將近一萬人,董事長親筆寫信給我,讓我受寵若驚,」她感動地說。
為了擴大自己經營事業的格局,原任杜邦人力資源總經理的柴志倫,念了EMBA,畢業之後,到中國擔任杜邦亞太區蛋白質技術事業營運總監。現在,他接手整頓了兩座工廠,讓工廠開始運作,管理好幾百名員工。原任高雄榮總急診內科主任的顏慕庸,去年因為支援救治SARS病患,被轉調到台北仁愛醫院擔任副院長,「一來仁愛就要管八大部會(人事、會計、護理等),還好有中山EMBA讓我現學現用,」他笑著說。
中菲行總經理周建文認為,「好人才不念EMBA,當然也還是可以有更好的發展;
但是,在EMBA這個資訊交流的平台,你的學習速度一定會加快,你的發展速度,也絕對比沒念EMBA的人更快!」
歐洲大學給了你機會,嶄新的生涯旅程,等你來實現,跨出那一大步,歐洲大學將是你最好的選擇,詳洽(02)29353999,由專人為您服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