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續昨日)
二.日本如何運用策略創造成功?
第三階段: 針對間接競爭者建構進入障礙.固守鎮地.同時瞄準市場領導廠商採取正面攻擊
(一)福斯金龜車的弱點:
1.兩隻腳的伸展空間狹小
2.沒有扶手
3.乘坐不舒服
4.高耗油量
改進的方向:
1.耗油量
2.操控性
3.價格
4.設計
(二)降價->增產->降本->增利
(三)推廣->增銷->降成->增利
(四)生產及技術策略
1.戰鬥引擎
2.QCC
3.ZERO DEFECT PROGRAM
4.JIT 看板
第四階段: 地理區域的擴充
地理擴充的四大準則:
1.由西向東.內州.亞州 => 猶州.德州.路州
2.逐步進展
3.避窮
4.防惡性競爭
第五階段: 在固定形障礙上增加移動型障礙
CORONA => COROLLA
1.車身加大
2.輪距加大.更穩
3.廢氣少
4.更快
5.更安全
6.售價$2000 => $1800
第六階段: 從一個市場進入另一個市場.迂迴攻擊的再度運用
(一)再度思考: 吸引力及市場競爭狀況
(二)選擇:售價低於$4000的跑車市場.因為該市場尚未有出 現主導的廠商.但有幾家正爭取為領導廠家.EX愛 快羅密.TRIUMPH.飛雅特
(三)豐田再問:三大汽車若來加入低價車市場.將會侵蝕到他 們自己中價位跑車的銷售.推論前三大應不會貿然加入
(四)據調查市場需求不斷在提升.潛在顧客特徵:
1.相對年輕.男性居多
2.活動力強
3.具有狂熱的領袖氣質
4.較衝動
5.財務基礎不是很好.想買低價跑車.當作第二部車
(五)只有價格更便宜.潛在顧客才願意購買
第七階段: 圍攻策略 (一)1983年豐田推出Camry較大的小型車市場
(二)另開發6汽缸及8汽缸的LEXUS新車型.售價為$40000及$80000
(三)豐田為避免正面攻擊長達18年
(1) Corona微型車(1965年)
(2)Corolla微型車
(3)低價位跑車Celica ST
(4)低價位跑車Celica Supra
(5)較大的小型車Camry(1983年)
(四)日本在其他地方也反覆採取重策略.進攻該地區最脆弱的汽車市場:
1.1960年初期在芬蘭.瑞典
2.1970年代在挪威及瑞士
3.1980年初期在義大利
第八階段: 其他日本公司的跟隨策略 (二)本田.馬自達.鈴木.山葉.川崎等公司都跟隨著豐田的腳步.沿用類似的策略模式進入外國市場
(三)本田在美國的發展
(四)美國哈雷機車也被日本場打垮.申請破產.哈雷一直認為”自己的機車是跑車.其他的輕型機車只是輔助交通工具罷了…一直未採取有效行動…”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